半岛BOB探寻打开新干箱包的“金钥匙”
2024/12/27
半岛BOB 赣江自南向北,向北汇入长江黄金水道,向南连接梅关驿道通往出海口。作为贯通南北、连接中外的贸易线,赣江沿岸既是资本的汇聚带,也是商品的中转站,造就无数名噪一时的古镇、商埠,一代代江右商帮沿着大江,走向全国乃至海外。近年来,赣江畔新干箱包走向世界的故事,见证当地政府为激活沉淀千年的重商基因,不断改革创新,探寻县域产业发展“金钥匙”的努力。
一伙年轻的老板,尝试抓住年轻的客户群
说起江西新干县,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却与它“牵过手”——这里是全国四大箱包皮具产业基地之一,当地28万常住人口中,大约每10人中就有1人从事箱包产业,年产箱包规模达到5500万只以上。
但是,与广东狮岭、河北白沟、浙江平湖三大箱包产业基地相比,江西新干属于后起之秀。
近年来文旅市场的火爆,把原本低频的箱包行业变成一条高速增长的新赛道。然而,比知名度比不过国外大牌,比规模不如广东狮岭等老牌基地的新干,正靠着一群年轻的掌舵者,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上演一出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精彩戏码。
自古以来,新干县就有“嫁女必送樟木箱”的传统,因此也孕育着悠久的樟木箱制作历史,以及一大批熟悉箱包产业的技术工人。30年前,木匠出身的李毛仔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箱包企业——华兴箱包厂,10年前他把企业交给了年仅22岁的儿子李水鹏。
在李水鹏看来,同龄人更熟悉彼此的喜好:设计细节方面,原本只是装行李的拉杆箱,年轻人对奶茶杯架、充电口有旺盛需求;年轻人的箱子不仅是箱子,有些箱子能够改装为桌子,更适用于户外游。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喜欢关注性价比、个性化、实用性。当地企业加大研发、建立团队、精心打造,“璐璐凯帝”等高端箱包品牌产品一经面世,就迅速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不仅是产品设计、生产环节,熟悉互联网的年轻管理者,更懂得如何借助互联网让产品更贴近消费者需求。“90后”曾碧凯原是新干县电力公司的一名职工,瞅准商机下海到电商平台创业,短短几年时间,靠着卖箱包,企业产值过了亿。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箱包产业基地,新干箱包供需两端均凸显“年轻范”:创一代隐退,年轻人挑大梁,在新干箱包行业并非个例,全县排名前20的企业中,“80后”“90后”掌舵者占一半。另一端,全国市场中年轻消费者喜爱的100元至200元区间的拉杆箱,新干县产能最大。
“50万只箱子的订单,在新干两天就能出货,我们就是要做到无论价格还是产能,让全国客户都绕不开新干。”既是企业掌舵人又是新干箱包皮具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李水鹏自信坦言。如今,集聚600多家箱包企业的新干,正逐步坐稳拉杆箱细分领域头把交椅,全国市场每四个拉杆箱中,就有一个来自新干。
在李水鹏、曾碧凯等人看来,新干箱包“年轻”,但新干人沿着赣江外出闯荡的经历并不年轻,这种基因刻在骨子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产业要突围,尤其需要品牌化探索、技术突破、多元化布局、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主动作为。
2023年,新干县积极谋划箱包产业联盟,为“新干箱包”制定团体标准,公开征集设计出“新干箱包”LOGO集体品牌形象,并推行“‘新干箱包’集体商标+企业商标”的“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制定《“新干箱包”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建立多部门联审会商机制,明确准入条件、申报手续、清理退出等机制。目前,新干箱包企业注册商标总数达1010件,专利达到479项。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也是新干县推动箱包皮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为帮助箱包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干县设立由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和联通公司共同参与运营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通过产业基金扶持、专家坐诊研判、一企一案制定等方式,引导箱包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等,分类推进箱包皮具企业数字化改造,使箱包皮具产业更具“数字智慧”。目前,当地有2家箱包皮具企业成功入选江西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
与此同时,新干县还出台《新干县箱包皮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着力推动箱包皮具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产业数字化建设,推进现有企业淘汰老旧设备,推广应用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的新设备。搭乘数字经济东风,新干箱包产业将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
“相较于政府,企业更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新干历来创业氛围浓厚。三年前,新干县委书记谭晓艳到任时,县里有盐化工、粮油食品、箱包皮具、玻璃灯饰、机械机电、建材包装、林产、生猪八大产业。一县有八大产业,一方面说明当地市场活跃度高,但也反映出县域产业小而散的现实状况。
无论是用地、用电等要素保障,还是政策支持,一县资源总是有限的,主导产业应该怎么选?
“要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相较于政府,企业更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谭晓艳介绍,八大产业一起跑,历经市场环境中的诸多考验,新干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1+2”主导产业格局,箱包产业顺应市场之变脱颖而出,成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政府“有形的手”该什么时候“出招”?新干箱包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在市场犹豫观望时最为有效。
回到2006年之前,新干县只有寥寥几家箱包企业。当时,擅长做箱包生意的新干籍创业者在广州花都、湖南长沙等地已经闯荡出一片天地。据统计,高峰时新干县在全国知名箱包城广州花都经营办厂的个体户就多达100余户,在外从事箱包产业人员就有两万多人。
乡贤是一地发展的宝贵资源,新干县依托这些人才和市场优势,以浓浓乡情为纽带,邀请在外创业的箱包企业家参加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举办的“三请三回”恳谈会,建立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机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新干籍箱包创业人员抱团回乡“二次”创业,实现箱包产业“从无到有”。
为活跃本土创业氛围,当地政府还想到一个办法——干部带头创业。新干县委、县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干的实施意见(试行)》。在这份文件中,当地除提出打造创业平台、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毕业生和退伍军人投身创业外,还专门设有一条——“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带头创业”。为解除大伙后顾之忧,县里明确,干部在下海创业期间保留编制、职级和组织关系,以后也可回原单位、安排原岗位工作。
一届届政府持续助力,十多年接力久久为功。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干县推动工业园区调区扩区,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打造“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助推箱包产业转型升级,城南箱包皮具产业园、城东箱包制造基地、河西现代箱包产业园相继拔地而起。
自2006年谋划发展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力,新干县形成了涵盖原辅材料成品生产、仓储物流、产品检测、人才交流等完备产业链,吸纳产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朝着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目标迈进。
为了支持箱包产业蓄势跨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干县还出台《关于支持箱包皮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采取“公司+平台”等方式,组建工业发展投资公司,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箱包产业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推动建设集采购、设计、展示、检测、融资于一体的“一网五中心”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箱包产业在项目落地、品牌创建、科技创新、综合效益上再升级。
政府有没有服务到点上?要看企业实际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比如标准厂房建设,新干县是根据箱包产业生产特点定制设计,而非千篇一律、所有制造业一个样子。这两年,箱包产业出口量大增,企业箱包样品要送到广州去检验检测,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政府及时联系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在新干设立江西分公司,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完成出口检验。为方便企业,新干县先后建成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城东箱包基地、博派箱包基地、河西现代箱包产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20多万平方米,园区水、电、路等要素全部到位,让引进的箱包企业“入驻即投产”。
压模、成型、组装、缝合,一款款精致时尚的箱包完成下线。而在不远处的电商办公室内,随着“叮咚”声不断响起,一张张海外订单成功落地。看着这忙碌场景,江西宏图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进生说:“新干箱包在国外市场很受欢迎,这批箱包月底要运往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
不久前,宏图集团还成功拿到德国奥芬巴赫箱包皮具展览会的入场券,谭晓艳同步带队前往参会。“企业有勇闯海外的魄力,政府要及时跟上,甚至要走在企业的前面。”
为了持续扩大“新干箱包”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新干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做强外贸出口,推进产业步入中高端,鼓励箱包皮具产业协会定期举办箱包皮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箱包皮具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广交会、绿博会、国际电商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
赣江畔精心呵护一棵苗,换得产业不断开枝散叶。如今,新干箱包产业的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并在美国、俄罗斯等地设立了海外仓,大批具有品牌特色的箱包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海内外,根据最新统计,当地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大关。
当企业暗访成常态,招商老一套行不通了
招商引资是县域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8月1日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随着新条例的出台,传统的招商方式面临新的考验。
“企业务实,不会只听你咋说,更在意眼见为实,看你是咋做的。”在新干县商务局党组书记王柱才看来,招商引资早已不是政府单方面凭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的一厢情愿,只有把企业视作平等的合作伙伴,以更大的诚意、开明的态度、公平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赢得投资商“宾至如归”。
王柱才曾任职的新干县行政服务中心是企业暗访必到之处,从企业注册开办,到立项、审批、规划等,基本都要在这里进行。此前,曾有企业暗访发现问题,县里不回避,把窗口服务态度不好被投诉的几位干部退回了原单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栖。在招商引资上,新干主打这样的理念:在引进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的同时,更注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扶持已招引来的企业做大做强上,让其在产业链上顶天立地,在行业内有话语权,然后吸引上下游企业主动前来投资。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小县城胸怀大梦想,新干坚持把箱包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富民活县强县产业的重中之重,坚持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品牌带动,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箱包皮具之都。近年来,为国际大牌代工的山宇皮件、弘大箱包、福建厦门的斯巴特等一批箱包行业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带动新干箱包产业向品质化、品牌化、时尚化进阶发展。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新干县箱包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拉杆、轮子,到拉链、锁扣……如今在新干,足不出县就能采购生产所有拉杆箱包所需零部件,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由散到集、从小到大的飞跃。
不止于延伸产业链,为了让企业能够扎根新干长久发展,当地政府还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从细节处着眼,不断做好配套服务。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较高是当地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新干县积极推进河西综合物流园建设,引进大型商贸物流分拣中心项目落户,并大力发展水运,构建水运、公路、铁路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打造高品质配套生活服务设施,让企业员工“留得住”。在调研企业职工住宿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新干县在河西配套建设了14栋3.7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楼,开放了灯光篮球场、职工之家等休闲体育场所,同步配套发展餐饮、商超、夜市经济等消费业态,着力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推进校企合作,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新干县积极与江西省科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广东省服装学院等院校机构对接,建立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等业务合作,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档次,在新干县职业中专开设与箱包皮具相关的设计、操作等专业,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合作开展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和设计研发等业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岗位练兵培育产业工人。新干县大力推进产改工作,坚持双向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业务交流、“匠带兵”“师带徒”等活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网上练兵活动,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鼓励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结合自身业务特长,在本企业、本产业内多带徒、带好徒、出高徒、出名徒,为新干县箱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千谈万谈,关键是让客商敢说真话
一间会议室内,客商坐一排,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坐一排。会上,企业逐个谈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职能部门按分工领题。一段时间后,政府还会指派专人电话回访,看问题办结情况和企业满意度。这是很多地方召开政企恳谈会的常规做法。
直到半年前,新干县也是这样开政企恳谈会。后来,一个上海客商告诉谭晓艳,前面坐一圈客商,后排是县里的局长、主任们,这种场合下,客商感觉有些话想说也不敢说,建议改成“一对一”的方式。
之后,新干县主动求变,政企恳谈会换了一种开法:政府在微信群发公告,企业自愿报名,每次6个名额,一对一接待。
和县里主官面对面,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反映:“省级E类人才评定”不能唯学历论。随后,县委人才办和县人社局来到企业,结合企业人才实际情况,从年度工资性收入、获得市级奖项等方面入手,“一对一”指导企业高管申报,目前当地有2位企业高管已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E类人才。
给绿化带“开口子”解决企业进门要绕行一公里的麻烦、让企业高管入住人才公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服务企业无小事,恳谈会换了新开法以来,已举办了9期,收集企业诉求56条,解决53个实打实的难题。
让服务围着企业转、效率跟着产业跑,新干实施“箱包皮具产业链一件事一次办”,开通“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提供“线上集办”个性服务,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项目从落地到投产,建立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联动机制,对各审批环节进行“承诺+容缺”、并联审批,开启箱包皮具产业行政审批“加速度”。目前,当地80余项高频事项办理环节平均缩减50%,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速70%,审批材料精简61%,成功破解箱包皮具企业开办材料多、流程长、办事慢以及项目审批时限久等难点问题。
不仅如此,新干县还落实“县领导包保帮扶+特派员驻企帮扶+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收集反馈企业意见建议,全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当地出台箱包皮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扶持政策,规范为企代办行为,由各帮扶单位首席代表作为专业帮代办员,集成20项箱包皮具惠企扶持政策兑现事项,全程帮跑帮办,累计帮兑租房、技改、研发等政策扶持资金2200多万元。
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干县注重推进制度创新,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近年来,新干县利用线下涉企案件一站式办理窗口和线上多元化解E平台,重点推行“产业链+法律服务”服务机制。17名法律专家组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才库,为政府、企业“问诊开方”建言献策。当地不断提升县域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把政策、制度公开亮出来,努力实现客商照章办事,不必看谁的脸色、揣摩谁的心思,只要按清单就可以把事情办好。
努力让客商敢说真话,传递出一个中部县域尊企、重企、护企、安企的鲜明态度。新干箱包产业兴起的故事启示人们,区域经济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用好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环境优化等一把把“金钥匙”,营造活跃的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活力,激活沉淀千年的重商基因,推动县域产业发展行稳致远。(记者 范帆)